2大利多 中国可望重获外资青睐
撰文:查慧瑛
中国股市自今年5月19日低点反弹,上证指数统计至9月12日上涨超过16%,让陆股投资人为之一振,但不免也担心,中国股市会不会重演过去几年虎头蛇尾的戏码?
摩根太平洋区域大中华团队投资经理沈松接受《Smart智富》月刊专访时表示,除了经济数据之外,投资人更要关注中国的改革政策带来的经济结构性变化。其中,国营企业改革、10月即将开放的沪港通等利多,均可望吸引国际资金重新重视基本面好转的陆股,并调高其估值。
沈松于2012年8月担任摩根中国基金经理人,在2012年、2013年绩效均超越组别平均,近3月绩效(截至8月20日止),在Lipper(理柏)统计的27档中国基金中,更一举冲至第1名。拥有14年亚股研究经验的沈松指出,未来特别看好国企改革股的表现,是陆股投资的亮点。以下为专访纪要:
《Smart智富》月刊记者问(以下简称「问」):你看好改革带来的机会,那你认为改革的力度会持续吗?
摩根中国基金经理人沈松答(以下简称「答」):今年是改革元年,中国政府做了很多事,已经开始支撑经济的转型和股市的反弹。
第1,户籍改革政策能解决2亿农民工进城的问题,之前他们没有城市户口不敢买房,现在中小城市把城市和农村的户籍区别取消,能进一步推动城镇化,对中期房地产过剩也有缓解作用。
第2,沪港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,因为报价和交收都用人民币来结算,人民币国际化是放在利率市场化的一个大框架里面,对中国的结构性改革有很重要的意义。之前20年,中国经济增长非常快,但也愈来愈畸形,过剩产能就是因为中国的利率太低,所以一定要让市场来决定资源分配的价格,才能有效分配产能。
第3,(中国)刚成立了6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,是解决地方政府负债过高的开始,逐步把地方的债务转移到管理公司,督促地方政府把资产拿出来卖,如果卖了还是还不了,中央财政(再)来补,意义在于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加强,防範地方政府乱借钱。我们认为试点之后就会推向全国,会有一个重大的突破。
第4,我们看到国企改革在各个层面都在展开,有6家(国企)被选来试点,引入混有制(即混合拥有),可以重新释放国企的低估值。
我们看到国企改革进展愈来愈密集,是结构性改革很好的现象,明、后两年是对结构性改革更深入地展开,股市能不能进一步上升,就要看目前这些改革能不能取得成果,例如收入分配改革、中央地方财政改革。
问:如何从这幺多国企改革的公司去选择?
答:还是要看哪些行业的垄断性是比较强的,愈是垄断、愈有改革的机会,然后国家也指名了一些行业可能会先行做改革的,譬如说能源、电信。我们觉得电信是比较有意思的领域,例如,中国移动减少了手机补贴,减少了市场的恶性竞争和营销费用。
问:怎幺看沪港通的影响?
答:A股有一些低估值的优质蓝筹股被抛弃了,沪港通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际的估值水平带进A股来,(目前)A股的小盘股(小型股)非常非常贵,但大盘股(大型股)没人碰,不管基本面有多好。
最明显的就是如果同一档股票在香港和A股上市,很多大(型)股票都是A股折让H股,一旦沪港通开通了,国际投资者是比较看重基本面的,他们不可能去买一些很小的股票,就能把一些以前蓝筹股估值过低、错杀的情况纠正过来。
问:你觉得沪港通能够带动整个中国股市吗?
答:我觉得是能带动A股的,因为A股市场已很多年没有新的流动性,虽然说沪港通的资金不多,只有人民币3,000亿元,但相对于沪港通可能会专注的股票或估值的话,可能还是个不可忽视的力量。
不要觉得蓝筹股(太笨重)买不上去,因为任何东西都是看供需,如果大家手上都没有持股的话,有新的钱进来,还是可以把估值过低的状况纠正回去,很多蓝筹股的配息率很高,股息很高,在(中国)国内是没有专注于股息的基金的,但在台湾是很盛行的,我就可以想像,很多这种注重股息的基金,就会去看这些蓝筹股。

你可能还会想看:

